【宜都】“铁水联运+智慧赋能” 枝城港高效服务“川气东送”
近日,湖北宜都枝城港铁水联运码头迎来历史性时刻——首批840吨川气东送二线工程用天然气管道顺利接卸,这标志着这一长江中上游核心枢纽港以“铁水联运+智慧港口”双引擎,深度融入国家能源战略布局。作为长江经济带与“一带一路”交汇点的重要节点,枝城港在宜都市交通运输局的统筹规划与全力支持下,不仅刷新了港口服务能级,更成为保障国家能源通道畅通的“硬核力量”。
一是主管部门引领,铁水联运码头打造“无缝衔接”新标杆。在“川气东送”项目推进中,宜都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铁路、水路等多方资源,推动“铁水联运”模式高效运行。协助枝城港建立“站港融合”机制,依托生产指挥中心“智慧大脑”,精准预判货物到港时间,优化车船调度,单日作业效率提升30%,确保大件管道设备“即到即卸、零延误”。自投运以来,年通过能力达254万吨,成为中西部地区铁水联运的核心枢纽。
二是技术创新赋能,智慧港口破解“大件接卸”难题。宜都市交通运输局主动作为,积极为枝城港提供技术指导,协助其量身定制吊装方案,通过门机与吊车协同作业参数优化,有效破解了天然气管道接卸难题。同时,引入物联网和智能调度系统,实时监控货物平衡与堆存布局,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。据统计,此次接卸任务中,昼夜吞吐量突破5.94万吨,创历史新高。
三是绿色高效协同,港口服务链延伸助力“双碳”目标。
同步践行绿色理念,推动枝城港推广电动装卸设备、LNG动力船舶及太阳能发电设施,港口碳排放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0%,同时,创新专用皮带走廊、车船直装等模式,减少物料落地环节,每年为客户节约运输成本超500万元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。此外,同步指导枝城港开辟“贵州-枝城-安徽”磷矿石物流新通道,以“铁路+水运”高效联运模式,每月为春耕化肥原料保供增量3万-5万吨。
四是区域经济联动,从“能源港”到“产业引擎”。宜都市交通运输局统筹规划,港区带动宜都市综合物流廊道、煤炭储备基地等配套项目投资超76.5亿元,形成“以港聚产、以产兴城”的格局。通过与宜都化工园区企业合作,枝城港年磷矿石、化肥中转量达160万吨,助力湖北磷化工产业跻身全国前列。(宜都市交通运输局 张红豆)